临沂大学:学科竞赛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
学校充分发挥各学院主体作用★■,积极推进◆■◆★★“一院一赛”■★“一院一品★◆”计划。各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★◆■■■■,选择适合本学院的学科竞赛项目★■◆■★,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品牌竞赛活动,形成各具特色的学科竞赛品牌■★◆,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◆■◆■◆★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赛机会和选择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。随着学校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,师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日益高涨,成绩斐然。目前,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总榜单中排名192名。近年来◆■,学校参赛人数逐年增加◆◆■■★,立项项目也实现“跨越式增长”◆★。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★◆★★◆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。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4)全国总决赛中,物流学院《国晟英才——专注于退役军人精准再就业》参赛项目斩获银奖,这是学校首次入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现场总决赛,取得学校在该赛事中的最好成绩,实现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■◆◆“互联网+”)全国总决赛获奖等次的历史性突破◆★■。近3年,在多种国家级大赛中,学校学生获一等奖1037项、二等奖2184项。
学校秉持教育创新与发展理念,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提升作用。学校购买“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讲评◆■★★◆◆”数字课程平台,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学习途径;物流学院与企业合作■◆◆,使用◆★◆“营销模拟决策软件”竞赛平台等,提高整体教育质效。
学校积极引入政府、行业、企业等各类资源,多方协同搭建多维度、多层次、多样化的学科竞赛平台◆■★◆★,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,争取政府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和资助■■■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■■★,建立学科竞赛网络平台,实现竞赛信息发布◆★■★◆、报名参赛、作品提交、评审答辩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。与行业协会■★◆◆★★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■■■■,共同举办学科竞赛,在竞赛过程中,学生与企业实现深度接触,增强彼此了解,使学科竞赛成为学生通往职业生涯的重要桥梁。多方合作举办学科竞赛的模式,形成学校、行业协会、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■★■★■。
学校将竞赛评价和激励与实践教学评价相结合,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★■■,将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,提高师生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。建立健全学科竞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,提高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水平◆■◆■,制定《临沂大学学科竞赛管理办法》,明确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★■◆■、经费支持■★■■★、奖励办法等,为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◆■■★★。成立学科竞赛专家委员会■★,负责学科竞赛的评审、指导和咨询工作◆◆。建立学科竞赛项目库★◆■★★◆,对竞赛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和动态调整。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,明确各部门和学院的职责和分工,加强协调配合★■◆◆★◆。
下一步,临沂大学将进一步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以学科竞赛为契机,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★■◆◆■,建设高水平学科竞赛平台◆■★■■◆,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■■★■,加强对学科竞赛的总结和反思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,全面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,对学生的学习效果、实践能力、创新精神等进行全面评价◆★◆★,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◆◆■★,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。
学校坚持以学科竞赛为抓手◆■◆,通过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并举的方式,将比赛内容和授课内容结合■◆★◆★◆、竞赛资源与教学资源结合★★◆■■、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结合、竞赛过程与课程设计结合、竞赛评价和激励与实践教学评价结合◆★,将★★“赛教研”融为一体,推进学科、专业、课程及教师队伍建设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中,教师将程序设计竞赛的题目引入课堂教学,让学生通过实际编程解决问题★★◆,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;将竞赛中的优秀作品、案例分析等作为教学素材★■◆■,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,提升学生能力素养。教师以竞赛项目为驱动,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策划、实施和总结,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。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,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行业需求,将竞赛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教学,丰富教学内容,提高教学质量。同时,通过竞赛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,探索项目式教学★◆■★★■、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学科竞赛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,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。随着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,学科竞赛已成为提升高校教育质量、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驱动力,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。临沂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,结合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,积极响应号召,以学科竞赛为抓手,不断完善制度和激励机制,增加经费投入◆■,创新管理方式,坚持◆◆“以赛促学■★◆,以赛促教,以赛促能,以赛促创”,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◆◆,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。